查看原文
其他

西京印记:大同辽金文物展

2017-02-25 乐艺会图库 乐艺会

“大同”地名源于辽重熙十三年(公元1044年) ,辽代在此改云州为西京,设西京道、大同府,统二州七县,为辽之陪都,“大同”之名就沿用至今。《读史方舆纪要》有云“东连上谷,南达并恒,西界黄河,北控沙漠,居边隅之要宫,为京师之藩障,自昔用武之地也” 。


古都大同地处边陲,北接胡地,南连中原,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,民族融合之所。公元十世纪初,以耶律阿保机为首的契丹族崛起,建立辽国,称雄北方,进逼中原。五代时,契丹获取“燕云十六州”,其中云州即为大同。


辽兴宗重熙十三年(1044年)升云州为西京。在辽、宋、西夏三国鼎立而持的局面中,大同作为辽之西京,镇守西南要冲。1125年女真金朝代辽,仍置西京,直至金亡,凡陪都190载。西京陪都历经百余年岁月沉淀,来自草原的游牧文化与中原的农耕文化交融碰撞,创造出灿烂的、独具特色的西京地域文化。


2017年1月20日,“西京印记─大同辽金文物展”在镇江博物馆书画展厅正式开展,百余件来自大同市博物馆的珍贵文物与广大朋友见面。


缤纷璀璨的瓷韵艺术、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、妙笔传神的壁画风姿以及雄宏壮美的佛教建筑,无不凸显出西京陪都的繁荣昌盛与传奇佛都的盛世恢弘。


本次展览由镇江市文广新局主办,镇江博物馆与大同市博物馆联合承办,展出的器物多达109件(套),种类丰富,涵盖了铜器、铁器、陶器、瓷器、金银器、家具、雕塑等,将辽金时期的秋冬射猎、春夏耕作,茶酒饮宴、家居逸乐等胡风汉韵之色展现得淋漓尽致,给广大市民呈现出一场独具特色的文化盛宴。展览将持续至3月26日,免费对外开放。


此前,2016年8月23日至11月20日,由北京市文物局主办,北京辽金城垣博物馆和大同市共同承办的“西京印迹——大同辽金文物展”在北京城垣博物馆举办,展出70余件辽金文物和10件壁画摹本,涵盖了从日常生活至冥世丧葬的各个方面,器类丰富,材质多样,展现辽金西京大同生活的多个方面。

大同西京远处边地,宋代的斗茶却在各民族中传播流行,各式茶盏颇受时人青睐。辽代的油滴釉黑瓷碗器身施黑釉,釉面布满油滴状结晶斑点,展出的瓷器精品,或古朴简约,或华丽奇巧,不但反映了辽金时期的制瓷工艺特点,也透露出西京生活的审美趣韵。金代的木茶几造型修长,秀气简约,金代的家具式样增多,工艺造型简明隽秀,草原游牧文化或多或少地融入其中,大同金代阎德源墓(葬于金大定十三年,公元1173年)出土的家具,是家具发展和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佐证。

在西京人“春水秋山、茶酒诗射”的生活中,妆台用品不可或缺。契丹、女真民族有着先进的金属采冶技术,大同境内盛产煤炭,为加工铜镜等生活用品提供了条件。“世俗生活”部分展出的47件文物包括壶、碗、碟、盘、罐、瓶、盆、镜等,器物造型丰富且不乏独特之处,既是当时庶民世俗生活的缩影,也展现出大同在辽金时期所经历的各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。而第二部分“魂归之所”展出的34件文物中,则有代表性墓葬中的木质陪葬冥器(复制品) 、魂瓶、魂塔、将军罐、棺以及墓室壁画摹本等,再现了西京金代墓葬墓室设计、建造的精美,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事死如事生这一观念的最直接体现。



世俗生活:起居逸乐


世俗生活:雅器涵韵








世俗生活:妆台余影



魂归之所:巧工木作




魂归之所:(二)

辽代彩绘陶魂塔

辽代彩绘陶魂塔

辽代彩绘陶魂塔


辽代彩绘陶魂坛

辽代彩绘陶魂瓶



辽代彩绘陶魂塔
















图片均为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


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,可按右上角“乐艺会”订阅。更多精彩艺术生活鉴赏与创造见证与您分享。 欢迎转发。欢迎关注订阅。 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后台。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